北京治疗白癜风病哪家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由相宜本草与UCCALab联合呈现的“寻找卓玛”艺术项目,以川藏大花红景天为艺术创作核心,将非遗文化通过当代艺术的表达,于3月8日妇女节之际为支持非遗文化与女性力量发声。“寻找卓玛”艺术项目由相宜本草和UCCALab联合主办,UCCALab策划,艺术工作室“咀嚼间”进行艺术创作,支持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项目包括相宜本草、UCCALab、“咀嚼间”和“天才妈妈”联名非遗艺术联名礼盒、非遗艺术视频与线下非遗艺术体验空间三部分创作内容,向公众呈现一系列非遗文化的当代艺术化表达,将非遗文化的当代之美通过艺术家的创作传递,同时也通过藏族非遗匠人的坚韧传承给予更多现代女性以力量,激发当代女性更多美的可能性。

“寻找卓玛”艺术项目现场,UCCALab,年3月8日。

让我们跟随此次参与创作的艺术工作室“咀嚼间”主理人何为的创作视角出发,带领公众再一次回顾“寻找卓玛”的旅途,感受非遗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与新生。

《寻找卓玛》艺术动画视频,由艺术工作室“咀嚼间”创作。

1.在这次《寻找卓玛》的艺术创作中,都运用了哪些传统元素并进行加工?

何为:红景天周围发射出的彩色光带选用的了藏族编织的纹样作为灵感,颜色上融合了藏族非遗手工艺红、白、黄、绿、蓝、黑的六种标志性色彩和相宜本草VI系统中的主色和辅色,表现藏族充满生命力的文化和品牌的交织融合。此外,作品中红景天形象的网格元素,我们是将计算机3D图形生成的数字网格与藏族编制纵横交错的图形方式进行了同构。一方面表达了科技感,同时也传递藏族编织所蕴含的坚强、美好、和谐与完整的美好寓意。

此次工作坊分别邀请了藏毯技艺代表传承人妈妈边巴片多、藏绣技艺代表传承人妈妈罗桑卓玛,和编织技艺代表传承人妈妈桑吉卓玛来到现场,在UCCALab空间开展藏毯、藏绣与藏族编织的工作坊。

2.从艺术的角度来说,你觉得藏族编织的魅力有哪些?

何为:藏族编织最让人受触动的就是它的一根根绵长的彩线,这些彩线不仅交织出无限可能,也向人传递出幸福绵长的美好寓意。而说起绵长,人们往往想起绵长的流水,而水所代表的宽容、刚柔并济的优秀品质。经纬之间的反复编制,也蕴藏着藏族人民深厚且虔诚的祝福,这是非常令人动容的。

画面来自咀嚼间为此次活动创作的《寻找卓玛》主题艺术动画。动画中,“咀嚼间”用隐喻的手法和拟生物化的动态,讲述了一段现代女性自我追寻和自我成长的故事。

3.“咀嚼间”和UCCA之前也做过类似项目的合作。非遗的项目有很多,为何对女性传承人情有独钟?

何为:需要承认的是女性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容忽视的力量,近些年女性角色也在不断兴起,已经成为社会中一道非常靓丽的风景线。她们的执著、韧性、智慧都非常值得所有人去欣赏。

特别是在非遗手工艺方面,现在大量的传承人都是女性,她们的细心、专研、勤奋、坚韧等品质,以及她们为了保护这些文化所付出的时间、汗水,都需要被肯定,也需要被更多的人们看到。其实非遗手工艺本身就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我们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帮助方兴未艾的非遗保护和非遗传承事业能够实质性地提高和改善她们的生活。

参与此次活动的三位卓玛在当地均是民族手工艺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在当地积极参与手工艺培训,为当地妇女传授民族工艺技术,使她们能够通过手艺获得工作机会,体会实现自我的力量感。

因此,从年开始,我们就和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以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当时合作的项目叫“约会天才妈妈”,因为每一位非遗母亲都有一双巧手慧眼。我们非常支持通过我们擅长的艺术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与非遗传承人相遇,看到她们的才华与美丽,真正为公益助力发声。今年的项目“寻找卓玛”,我们不仅为非遗妈妈加油,更希望为所有女性的非遗传承人乃至各行各业的现代女性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

“寻找卓玛”非遗艺术联名礼盒由“咀嚼间”和中国妇女基金会“天才妈妈”公益项目共同完成。礼盒上绽放的红景天采用3D建模方法制作,突出未来网络都市感与民族手工艺元素的内在连接与外在张力。

4.这次的项目特别邀请了几位非遗传承人来北京做体验的空间,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吗?

何为:这次邀请非遗传承人来到现场参工作坊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和UCCALab共同邀请的。双方在这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我们没有遇到太大的困难,非常感谢两个机构的大力配合和支持。

“咀嚼间”为此次活动创作的《寻找卓玛》主题艺术动画画面。

5.你是如何看待传统艺术和新艺术之间的结合的?未来是否愿意在更多的项目上做类似的尝试?

何为: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创新表达一直是我和咀嚼间十分关切的方向。传统文化中其实蕴含着独具中国气质的智慧和故事,只是在全球化和5G时代下,这些文化内容不能再被束之高阁,也需要一个为年轻人所接受的表达语言方式。而新兴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比如数字媒体艺术、年轻化的视觉,其实恰恰提供了这样一种契机。

事实上,很多中国古典和非遗的文化中都有非常多特别有趣的形象和故事亟待挖掘。比如苗族的图腾“蝴蝶妈妈”,就是一个人头蝴蝶身姿的形象,转述为现代的视觉语言可以非常的二次元,充满神秘色彩,而且很正能量。这个极具特色的形象,我们就展示在了之前“遇见天才妈妈”推广苗绣的艺术作品中。所以,完全可以让这些有文化温度的中国故事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形式走入更多年轻人的世界,让传统艺术里的文化真正活起来,而这正是我们在不同项目上所坚持探索的方向。

“咀嚼间”为此次活动创作的《寻找卓玛》主题艺术动画画面。

6.中国有很多非遗正在走向衰落,你是如何看待非遗保护的?

何为:非遗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东西,它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是我们悠久文化中的生活精华的沉淀,代表着一种中国的生活方式。而谈到衰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非遗中与手工劳作有关的生产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口口相传的这种有温度的交流方式,逐渐被高效冰冷的机器和网络所取代。所以其实在我们看来,非遗保护不仅仅是完整的记录和传承手工的劳作方法,也需要让他们重新回归到生活中,成为我们现代衣食住行的一部分。而在与UCCALab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的合作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两个机构为非遗手工艺走入年轻人生活所做的巨大努力,比如开发年轻人喜欢的非遗手工艺产品、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传播非遗手工艺的魅力和影响力等等。

非遗保护需要更多从事不同领域的人都加入进来。从艺术、设计、科学、工程等各个维度去观察和甄选和梳理,才能真正立体地进行保护,或者进行有效的传承。否则单一维度的保护还是脆弱的。需要大家的努力。

在之前与UCCA的合作中,“咀嚼间”曾通过眼睛、手等意象拟人化地表现了非遗手工艺悠久的文化图腾与美好寓意,也象征了非遗手工艺作为一种民间的神秘力量在新时代的觉醒,以及大众对非遗之美的重新认知与助力。

7.“咀嚼间”是一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tp/13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