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簸了16小时,翻了4座山,一路盘山路,终于到了班玛县。入住宾馆后,躺在床上不想吃饭,头疼、呼吸困难、加上旅途劳顿,我知道高原反应要来了。我选择吃上红景天,直接睡觉。

第二天早上醒来,睁开眼,慢慢环顾四周……

啊,我还活着,伸出手脚来,哈,还都能动,头疼也好了很多,但呼吸还是不顺畅,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慢慢走出去,看看一起来的李莉科长和小丁医生,也都刚刚起来,和我情况差不多。

高原反应呢,是人从平原到高原后身体出现的各种不适反应,在这里,我不想写成科普文章,就说说我的理解吧。

人在平原的时候,氧气充足。跑呀、跳呀、上楼、爬山等都不缺氧,到了米左右以上的高原后,氧气就在够与不够之间,不动正好,稍微活动就会出现各种缺氧症状——头痛、心悸、呼吸困难、严重的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情况。

根据体质和活动量反应不同,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慢性嘛,就好像是把你的鼻子捏住,口还能呼吸,轻微呼吸困难。急性呢,就好像说把你的鼻子和口都堵住,急性缺氧的症状就都出来了。说的不都对,大概就这个意思吧。

所以,在来高原之前,应该多喝板蓝根、红糖水、红景天来提高身体内红细胞数量,这样会提高体内血红蛋白值。血红蛋白可以携带更多的氧气,以满足身体需要,尽快适应高原环境,改善缺氧的各种症状。

还有,刚到高原不能洗澡、不能喝酒、也不能吃东西太多,增加身体代谢的事情都会加重高原反应。

还有,还有,到了高原以后有一个特别重要的事,就是不能嘚瑟。因为一般来说,人初到高原,新地方、蓝天白云、景色怡人、什么都新鲜,容易兴奋,蹦蹦跳跳,大喊大叫,这样更容易缺氧,出现高原反应。

听说有个健壮的小伙子,和朋友一起到了高原后,一点也没难受,就开始嘚瑟,说,我给你们来个百米从冲刺看看,还没跑到一半,一头栽倒在地上,好顿抢救才活过来。

总结起来,就是要慢走,慢慢说话,慢慢吃饭,是不是要像乌龟一样活着呢?哈哈。

那我们呢,其实来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准备,是做了功课的,加上好多朋友同事的指点,喝了板兰根,单位和同事朋友也很贴心的给了好多红景天、高原安。

来之前,同事安慰我说,你那么瘦,不会有高原反应的,你想呀,你也不需要多少氧气呀。我说:好吧,虽然你欺负我,但我还是希望你是对的。

结果,不管你希望怎样,也不管你瘦不瘦,高原反应它还是来了。头几天我一直觉得头沉沉的,经常头疼,心慌,会胸闷,胸口像有东西压着,呼吸困难,不能大口呼吸,只能小口多呼吸才行。

我想,肺纤维化是不是就是这样,马上吃上红景天,吃上镇疼药,多睡觉,出门不能快走,更不能跑。走快了,心悸、频死感强烈,但是我还是能明显感受医院医生们的热情,带我们熟悉周围环境,安排住宿,讲解当地特点和生活习惯,还贴心的送来当地的红景天口服液,即使这样,最医院吸了氧。

来的第二天下午,李莉科长带着我和小丁去看我们的住所,因为在6楼,我们高原反应期还没过,所以我们呼吸很困难,心慌明显,每次就只能上一层楼,歇一会,大口喘气,然后再上一层,好不容易才爬到6楼(后来才听说,原来当地人上6楼也很吃力)。

说实话,房子条件很好,医院的汪院长和卫计委主任费了很大的劲儿从县里争取到的,可以说是为了给我们援青的大连医生提供优质的住宿条件,用心良苦。但我们刚来的时候,是真的上不去,所以开始时只能住在宾馆,后来,大概一周左右,渐渐适应了,能走路了,我们就从宾馆搬到6楼去住了,这样,高原反应这关算是通过了吧。哦耶!加油!

其实,我想,每个人到了高原,都会有高原反应,程度不同而已;如果真的很难受,吸氧是第一选择,而且要大口的吸,以迅速改善缺氧状态;如果还不能改善,生命体征不稳定,降海拔是最好的办法,到了海拔低的地方,情况马上就会好转。

后来听当地人说,他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可也不能过度剧烈运动。所以,高原呀,缺氧是一定的,这件事真的不能掉以轻心!(下期更精彩)

赞赏

长按







































鍖椾含濂芥不鐤楃櫧鐧滈鍖婚櫌
鍖椾含涓鍖婚櫌鏇濆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pj/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