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中药材地标品及习用品调查

贾守宁,刘静,陈文娟

(医院,青海西宁)

[摘要]目的:了解青海省中药材地标品及习用品的使用现状。方法:根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文献中有关地标品及习用品的判定标准,调查我省中药材市场、医院药房、乡医和村医诊室地标品及习用品的使用情况。结果:青海省中药材市场存在着地标品和习用品代替正品的现象,调查到地标品6种,习用品52种。地域封闭、本草典籍记载不详、形态相似和地区习惯性用药是造成地标品及习用品产生的主要原因。建议从重视中药材基源鉴定、应用传统和现代技术鉴定中药、重视对地标品及习用品的研究等方面规范地标品和习用品的使用。

[关键词]青海省;中药材;地标品;习用品;调查

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启动;年,青海省作为第三批试点省份之一,开始进行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药材市场调查是其中任务之一。三年来,普查队依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1],对我省中药材市场、医院药房、乡医和村医诊室等地进行了调查,旨在获得青海省中药材地标品及习用品信息;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方法

按照《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和文献中有关正品、地标品和习用品的定义[2,3],对我省中药材市场、医院药房、乡医和村医诊室的地标品及习用品进行调查。正品是指被国家药典收载或国家药材主管部门制定的药材标准,疗效确切且使用历史悠久的品种;地标品是在地方药品标准中记载的品种;习用品是指当地代替正品使用的品种。

2

调查结果

2.1青海省中药材地标品种[4]见表1。

表1青海省中药材地标品一览表

2.2青海省中药材习用品种见表2。

表2青海省中药材习用品一览表

3

讨论

3.1地标品及习用品产生的原因分析

3.1.1交通不便、地域相对封闭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m以上,南北阻隔,交通不便;加之青海省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为主,语言不通,生活习惯迥异,与外界的贸易往来较少,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生活环境,于是在当地寻找与正品功效相近或相似的品种来治疗疾病的现象比较普遍。普查中发现,在我省泽库县、达日县、同仁县、尖扎县、门源县和湟源县等高海拔的藏族聚集县,将细叶益母草当益母草使用,将曼陀罗当洋金花使用,将总状土木香当土木香使用,将宽叶独行菜当葶苈子使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3.1.2本草典籍记载不够详细中药的习用品种自古沿袭,且历代本草著作对药材的描述不尽详细,尤其是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记述不详,使得许多形态相近的植物不能辨识、区分,造成了习用品的产生。如《植物名实图考》记载:“本草书于狼毒皆不甚晰,方家亦惮用之。滇南有土瓜狼毒……又有鸡肠狼毒……。”都是大戟科植物的根。而狼毒为青海省分布非常广泛的植物,但由于在本草的记载中不够详细,造成了多种植物被错当狼毒使用;此外,近代一些权威性著作《中药大辞典》将瑞香狼毒和大戟科狼毒并收,亦造成了两种狼毒混用的现象[5]。再如白头翁,全国使用就有20余种,但这些品种均与本草中描述的“近根处有白茸,状似人白头”相符,就造成了委陵菜、野棉花等根处有白毛者等多种植物被当做白头翁使用。

3.1.3形态相似,难以鉴别植物的形态虽然千差万别,但许多同科或同属的植物在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形态方面非常相似,辨别十分困难。如连翘和金钟花,二者同属木犀科连翘属植物,花的形状和颜色、茎、叶子和果实都非常相像,只是金钟花花萼有睫毛,枝条有髓,而连翘花萼无睫毛,枝条无髓。因此,如果不详细观察、区别,或仅从果实判断,就很容易造成混用。

3.1.4地区习惯性用药由于某些品种产量小、价格昂贵,而在当地又有与其功效相近的药材,这样就形成了地方习用品。如荆芥正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但我省并无荆芥生长,大部分地区将同科植物高原香薷当荆芥使用;川乌正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而在我省将铁棒棰、高乌头的根当乌头使用;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根,而在我省将狭叶红景天、小丛红景天、唐古红景天的根当红景天入药。

3.2意见与建议

3.2.1重视中药材基源鉴定中药基原鉴定是中药鉴定的基础,也是中药继承、研究、生产、开发利用的主要依据。基原鉴定是指对中药材的来源进行鉴定,作为药物本身其品种具有专用性、稳定性、有效性、安全性、不可更改及不可替代的属性。中药的基原实际上是指其传统的药品属性,基原不清就变成了药物来源混乱。应用植物、动物或矿物的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对其来源进行鉴定,确定正确的动植物学名是保证应用品种准确无误的重要方法。原植物的鉴定主要包括植物形态、核对文献、核对标本3个方面,基源的准确性是从源头保证用药品种正确的关键[6]。

3.2.2应用传统和现代的鉴别技术鉴定中药中药鉴定是保证中药质量的关键环节,是对中药的质量进行研究,按照国家规定的药品鉴别标准鉴别出中药的优劣和真伪,保证中药的质量,这样才能确保中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促进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中药鉴定除了应用传统的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检查、含量测定鉴定技术以外,还要与时俱进的采用数码显微图像技术、荧光显微镜、显微图像与数学方法结合技术、基于激光显微切割与液质联用技术、分子生化、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现代仪器分析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相互融合应用于中药的品质和资源研究等多种技术和设备来对中药进行鉴别[7]。

3.2.3重视对习用品的研究不同药材,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用药习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用品。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较长的时间内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我们应在尊重这一事实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按其本质进行分类处理,这对开发新的药源十分有利。但许多习用品毕竟没有经过有效成分和药理的系统研究,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8]。因而,对于有悠久历史的习用品应进行药材来源鉴定,考察该药在不同地区的使用情况,并测定其化学成分,进行药理及毒理实验及同正品药材作一致性评价,科学合理使用习用品。

3.2.4规范地标品的使用地方药品标准所收入的品种应是有关省区有使用习惯、有基本药物资源,同时疗效确切可靠、质量优良的品种[9]。对于已经确定的地标品,即使是与正品有相似的化学成分及类似的药理作用,但作用强度、疗效、毒性与正品仍存在差异,在使用剂量上也不尽相同。因此,即使是地标品也应使用其本来的名称,而不能以同名药材使用,达到规范地标品使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略)

声明

来源:《中国现代中药》

贾守宁,刘静,陈文娟,,18(6):-.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有治好的吗
北京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pj/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