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第四届模范引领计划系列专访

本期采访嘉宾:华农之星杨轶

杨轶

我从不问我失去了多少,蓦然回首,只见身后一片静悄悄。

华农之星

标兵奖

“轶”本正经的轶

杨轶,女,材料与能源学院级学生,现担任年级级委,曾任学院创新与创业联合会会长、助班等职务。在校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丁颖奖学金等;多次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得诸多奖项,如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香港卫视慈善基金会“守护天使青藏行”青海支教优秀志愿者,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暑期研修“优秀学员”称号等。

优秀无止境,就怕你不够优秀,接下来就让杨轶“轶”本正经展示一下她的优秀。

“轶”路向前的轶

杨轶坦言大一入学,其实和很多人一样,是很没有状态的,高考考砸了,那段时间还一度后悔没有去复读。那种还挺不“正常”的心态,让自己不太爱主动去社交,所以大部分的时间就自己在看书,上课也听不进去什么,自己埋头自学。大一真的就主要是学习,组织部门的事情也不多,平时就是在教四的阅览室做题,同济版的高数刷了一遍,这样期末的时候就特别轻松。大家期末都很紧张复习的时候,自己就跑去旅游了。

摇身“轶”变的轶

走出迷茫期的杨轶仿佛开挂了一样。

大二的杨轶主要忙于学生工作和学科竞赛,申请了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项目,开始在能源研究所跟随张琦老师研究学习,并圆满完成《木质素球磨解聚工艺条件的研究》课题。此后在王明峰老师的指导下带领团队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相关专业创新设计竞赛并取得了全国一等奖的成绩。也正是因为这个比赛,她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并开始《生物质制氢机理》这一课题的研究。基于催化制氢的研究课题,获得了推免生的资格,未来将会在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继续科研路程,并将继续在制氢方面的研究和学习。

大二担任学院创新与创业联合会会长。在任职期内,协助学院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创新与创业相关活动,组织创业讲座、科技创新宣讲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审核答辩活动。杨轶不仅自身积极参加创新科研活动,还鼓励并帮助周围同学参与其中。除此之外,她担任辅导员助理、助理班主任和年级级委,也得到了老师同学们的肯定,获得了“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那时候的她忙到半夜还在做表,同时每周还要抽出一两天去实验室,当稍微停下来时就想休息。

大二下学期就选择退任组织专心学习。

“轶”气呵成的轶

“大三过的相对从容,只是上课和做实验”,杨轶说道。因为大三课程特别多,加上又要学德语(德语B2)所以还是没那么轻松。大四因为一开学就保研了(保研中国科学院大学直博),所以压力瞬间小了许多,也不需要准备材料和准备考试出国,提前学习研究生的相关课程,同时对自己看文献的要求也更高了,完善毕业设计,然后发展一些兴趣爱好。

“世界那么大,我想出去看看”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杨轶的脑海里。所以在这期间,杨轶曾游学,去过中国的北京大学,去过号称“德国的清华大学”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暑期研修并获得“优秀学员”称号。热爱公益,勇于挑战的杨轶,曾选择到青藏高原地区支教,为了尽快适应高原环境,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在出发去青藏高原之前一直坚持吃红景天,令杨轶没想到的是,她坚持下来了,这次的经历让杨轶更加坚信,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只有想不想的问题。杨轶的故事远远不止于此,她曾在香港实习,去过尼泊尔等地旅行,因为她一直坚信行万里路,才能增长见识。

尽管旅途劳累却带给她无限的快乐和体验。同时,在担任助班期间,带领号称“铁哥的小二班”的16级能源2班的学生申请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省级项目。

独树“轶”帜的轶

杨轶在“华农之星”答辩会上曾说过自己拥有了很多,后悔的很少。回顾往昔,既有炎热的夏日一头扎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整理数据的时光,也有畅游世界角落的点滴回忆,我的大学,已经遇见了一个比入校时更好的自己。

学校是一个平台,没有人能兼得鱼与熊掌,必须有所取舍。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都在这许多的取舍选择中,一点一点有了内心的答案。现在,也已经看到了那个即将毕业的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感谢自己的大学,也感谢一路努力的自己和陪伴着自己的老师同学们。未来,继续前行,怀揣的理想与信念,遇见一个更加出色的自己。

小易在接触和采访杨轶后最想说的是:“轶”路走来,有迷茫有失落,有黑夜有白天,所幸始终如“轶”。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不会让自己失望!

图片来源

杨轶

文稿编辑

曹操









































天津市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医院兰州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cd/2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