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自行车轮量世界书写别样人生
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在西藏留影。(由王春民供图) 您骑行吗?眼下,这样的问候也表示了自行车运动的热门。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颇受市民喜爱的运动,在三明,爱好自行车运动的人们,组成了不少自行车运动团队,他们或三三两两,或几十成群,用车轮丈量着世界,用自行车运动来锻炼身心。在他们的“骑行史”中,能看到“说走就走,别想太多”的洒脱,也能看到“能骑多远,路在脚下”的毅力……在骑行中收获健康,挑战自我,用骑行的运动方式书写别样人生。 锻炼身体,收获友谊 自行车运动于年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年国际自行车联盟成立,此后,每年相继举办世界自行车锦标赛、世界和平自行车赛、环法赛等国际赛事。 “我是从前年开始接触到自行车这项运动的。”在三钢工作的李凡忠回忆,当时身边有很多人在骑行,加上自己下班后的时间较多,就加入了这支队伍。 其实,这并不是李凡忠第一次与运动有交集,热爱运动的他,原来是一名“背包客”。“我玩户外快10年了,以前经常去户外爬山、穿越等,后来选择了自行车运动。” 爱上骑行后,李凡忠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骑友,也加入了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业余经常相邀着在市区的自行车道或到附近的县城骑行。李凡忠说起了自己的一次骑行经历,今年9月李凡忠在工作中扭伤了脚,还没痊愈便和骑友相邀从三明骑行至永安自行车公园。没曾想在骑到半路时,脚痛发作,疼痛难耐。回来路过莘口时,有一位叫春雨的骑友,帮忙买了一瓶麝香,李凡忠用药后,明显好多了。李凡忠说,那一次的经历让他真切地体会到骑行互助的团队精神,他深受感动。 外出骑行次数增多,李凡忠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耐力也变得更好。“刚开始骑行时,我骑到虎头山下的大窠村都要用1小时49分钟,而且骑得非常辛苦,现在只需半小时就轻松到达。” 骑行圆梦西藏 今年61岁的王春民,去年骑行川藏线,圆了自己的西藏梦。“我年轻时就一直向往拉萨,但没想到最后是用骑行的方式到达。”回忆起去年的西藏之行,王春民十分感慨。 户外骑行对于王春民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对自我极限的挑战。年开始接触这项运动的他,在平时与骑友的交流中逐渐萌生了骑行西藏的念头,虽也担心路远艰难,但最终战胜内心的恐惧,决定挑战自己。 与王春民一样,骑友陈良椿、王伟、顾星强也对西藏心驰神往,4人一拍即合,决定骑行川藏线。在出发前的两个月,他们为骑行积极准备着。“一方面是积极健身,做一些极限运动,比如去爬梅列区洋溪镇的锣钹顶;另一方面是服用红景天,为应对高原反应作准备。”王春民说。 年4月29日,他们乘火车抵达成都,调整适应1天后,5月1日,骑上由三明托运来的单车,出发西藏。“我们骑行的是国道,沿途的景色很美,有蓝天、白云、雪山……但高原天气多变,经常几小时内就经历四季。”王春民回忆,“热的时候要穿短袖,太阳很烈、紫外线很强,我的脸被灼伤了,至今还有痕迹;冷的时候会下雪、下冰雹,要赶紧穿上厚的衣服御寒,有时还要逆风骑行十几公里,背着驮包负重前行,如若不用劲踩,会被风吹得倒着走……” “眼睛在天堂,身体在地狱”,王春民打趣着总结当时的感受,骑行中的困难远不止这些。“沿路的狗非常凶猛,它们多半是藏獒和狼的杂交品种,骑行中有遇到一些骑友,他们被狗追赶、围攻,有的驮包被撕咬,有医院。”王春民说,自己和队友比较幸运,没有遇上这个困难。 队友顾星强在出发不久后就感冒了,而且高原反应很严重。“我们赶紧让他吃药,陪他停下休息,队友陈良椿帮忙刮痧。”王春民说,“在骑行过程中,有好几次想放弃,但就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定力和队友之间的相互鼓励坚持了下来。我们4个人很团结,一路上互相帮助,有困难一起解决,不落下每一个人。” 最后克服重重困难的4位骑行勇士成功到达拉萨,骑行路程公里。“快到拉萨的时候,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激动,就连平时骑不快的顾星强,那天都骑得飞快,用他的话说就是‘早到一秒都好’!”王春民说。 在骑行的25天里,队友陈良椿每晚都会制作“美篇”,一方面是记录当下的真实感受,另一方面也是给家人和 从业余成为专业 今年4月8日至5月15日,吴永玲、王春民、刘文华、罗焕草4人,参加了环福建省骑行活动项目,历时38天骑游八闽,路程共计公里。“每天早上6时半左右出发,傍晚5时半收工,沿途用手机记录风景,晚上制作‘美篇’,记录当天的行程。”翻开王春民的朋友圈,能看到每一天的骑行记录,有图片、感悟,并配上音乐。 11月27日,在名为“九久骑行队”的 年我市成立自行车运动协会,现有会员80余名,骑友们经常通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tp/135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言之有物,夏季瀑布小水库玻尿酸面膜古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