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替连花清瘟说两句
3月以来,上海累计感染者超37万例,这次上海抗疫牵动了全国人民的神经,毕竟上海是中国的代表性城市。在上海某些区,在发放抗疫物资时,配发了连花清瘟胶囊或颗粒。近日,从一个网红大V开始质疑以岭药业和连花清瘟,从而引发全网口诛笔伐,大有把连花清瘟不打死不罢休的地步!甚至包括一些号称专业的医学媒体,也人云亦云,要打倒连花清瘟。梅斯医学作为一家客观公正的专业医学媒体,想说几句公道话。一、有关中成药的研发网上对连花清瘟研发最诟病的是“吴以岭花了14天研发出来”的,这是被反复提及的笑料。相反,常规的西药研发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潜台词指的是14天研发出来的东西没有价值。其实,我们需要看当时的背景。当时,SARS在国内流行,没有任何有效治疗方法,中医、西医全部都上,各显神通。最终SARS突然消失,国内中西界复盘治疗得失。连花清瘟也在此背景下出现。 图源:健康时报 中成药的研发,有几个重要的来源。其一是经典名方,尤其是《伤寒杂病论》中衍生出来的最多。另外,唐宋元明时期,也有一些经典方剂后被制成中成药的,如大家看到的六味地黄丸,以及安宫牛黄丸等一类就是这样的。日本的汉方往往也来自于经典名方。其二是名老中医经验方,或当地的经验方,例如今天看到的云南白药,黄氏响声丸。其三,是综合经典名方进行化裁。当时吴以岭事实上就是将几个经典名方进行加减而成,主要从《伤寒杂病论》中的麻黄汤、桂枝汤、柴胡汤、麻杏石甘汤等著名方剂组合而成。当然,从配方来看,还借鉴了藿香正气的思想,引入了广藿香等药,另外,也引用了建国后的一些中医研究成果,如贯众和板蓝根具有抗病毒的作用,鱼腥草有一定的抗菌效应,红景天能提高器官组织功能等。从好的层面说,是将经典名方加上当时的一些科学研究成果结合而形成,从不好的层面说,也有一定的拼凑痕迹。因此,只需要根据当时SARS的主要症状和表现,就相对容易组合成方。就像老中医看病,也只需要十几分钟,就能拟一个方剂。吴以岭查阅资料,花了两周时间,不是说太短了,而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已,并非从“零”研发的。图源:摄图网经典名方,仍然大有可为,值得深入挖掘。虽然这些名方,多是复方,研发的难度极大,里面仍然可能有一些宝库,而不能因为从今天的研发角度来看,而完全抛弃。事实上,连花清瘟并不像其它的中成药那样,一旦上市就再也不做研究了,而是陆陆续续开展了不少相关的临床研究。比如,年5月,钟南山院士联合医院院长贾振华等研究者,在Phytomedicine上发表了关于中药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前瞻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服用连花清瘟胶囊的患者在14天内的临床症状消失率更高(91.5%vs.82.4%)。此外,CT好转率与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等指标,也显著好于未服用连花清瘟的病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jb/13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理塘纪行万里之遥,不为旅游,不为丁真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