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如何蠢笨又聪明地做出自己的
“蠢笨”与聪明,似乎是一道不用思考的选择题。 来源聚美丽作者 舒秀辉在今天,很多品牌的命脉是把握在红人手里的,特别是头部红人手中。所以,大家挤破头也要往李佳琦、骆王宇等等顶流中去。 过去几年,整体流量成本可控,同时品牌与产品的同质竞争还不是那么激烈,挤入头部红人的选择序列中相对来说仍然是可以预期的。但是到了当下,绝大部分有影响力的红人,她们的货盘逐渐趋于稳定,类似于线下零售的货架逻辑,实际上红人的货盘也是一个有限货架。 换句话说,你要进入意向红人的货盘序列,必须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红人放弃/下架原有货盘中的某一个竞品。 在这样一个场景中,品牌内卷的齿轮开始转动。聚美丽新锐品牌学会今年组织的多次会员品牌与红人的直面交流中,很多品牌各显神通,的确无论从实际功效,到卖点呈现上下足了功夫,看得出来真的用心在打磨优质产品,有创新科研概念、有升级原料,也有前沿探索和paper发表…… 这样就够了吗? 一个优质,兼具差异化和领先性的产品的公式是不是就是: 好产品=好概念+好原料+好靶点+好通路+好成分+高浓度+好肤感+感动人心的价格 神秘的“达芬奇密码”,就这样能够加减乘除地打动“打分琦”。 △图片来自网络但似乎,又是不够的: “看到你们这个品,总有一种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感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服我的消费者,告诉TA这个东西很好,可以代替你手中的A醇、玻色因。” “你有一个非常好的前沿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和美白、抗衰是打不通的,我不知道怎么跟消费者说用了这个产品皮肤会怎么样。” “你们的产品已经升级迭代到了第三代了,但我看到你们仍然在用原料商的宣称,我不是很理解,大家发展很不容易,第三代还用原料商的问题就有点问题。” “你们这个产品呈现了很多个靶点,这么多靶点,在上面堆砌了非常多的文章,我没有看到重点。” 这是在今年的新锐品牌学会活动交流中,我摘录的红人与品牌“交锋”中的部分信息。我们的新锐品牌们绝对足够努力和有诚意在做产品,在向意见领袖们秀出自己明星产品的独到之处。但为什么红人们还是仍旧如此挑剔,总是有种“对不起,你很好,但是抱歉、谢谢……”的发好人卡味道? 原因真的很朴素,就是产品还没足够好,特别是产品的技术底层仍然比较容易被击穿。借鉴、模仿、跟风,依然是市场上大部分品牌的主要选择。大家都羡慕大牌,有自己能讲的故事、能秀的技术肌肉,比如艳羡欧莱雅的玻色因,国内也出现了好多“同辈”,是这个字算过风水旺财吗?能不能大胆一点,跟我一起“秀”字辈也算不随大流吧? 问题是,都知道玻色因很火,但没几个人真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cd/1531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国地理吉林省白山篇西部文明播报
- 下一篇文章: 中国品牌,如何蠢笨又聪明地做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