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

海勃湾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筛选示范基地播种育苗繁忙,60多个育苗品种将在环境修复、景观美化、芳香经济中发挥作用。

虽然现在还是春寒料峭,但在海勃湾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筛选示范基地的大棚内已经绿意盎然,红景天、黄景天、鼠尾草等幼苗长势良好,有些植物初露新芽,还有一些正在种植试验中。大棚里的工人们不时地忙碌着播种、育苗、拔草、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等。

环境修复植物资源筛选示范基地是海勃湾区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合作,基于海勃湾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型的需求,而实施的环境修复植物资源研发试验示范项目。该基地占地近70亩,并建有两座温室大棚,以培育本土植物、芳香经济作物、草花为主,目前已引种西伯利亚鸢尾、百里香、猫薄荷、薰衣草等26个品种。基地将通过大面积栽植多种色彩的植物打造别具特色的花海风情,预计到盛夏时节,这条多彩通道将初具规模,放眼望去,百花争艳,多彩美化长廊将尽收眼底。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了美化环境外,环境修复植物资源筛选示范基地更重要的功能是引进并挖掘本土环境植物资源,建立旱区快速繁育和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为海勃湾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北方干旱区环境修复植物资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此外,基地还将充分利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推进沿黄农区产业转型升级,规模化种植芳香植物和景观绿化抗性景观植物,并结合休闲旅游项目,建立干旱区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增效、村民增收、环境美化。

转自:活力海勃湾、乌海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ongjingtiana.com/hjtpj/12827.html